|
安倍前途亮黄灯
2022-05-11 23:43:42
by 张伯玉
Rating: not rated yet
|
安倍前途亮黄灯
经历了短暂辉煌之后,自去年11月下旬起,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就开始不断下滑。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两家报纸《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分别于1月23日公布了各自对安倍内阁支持率的最新调查结果。《读卖新闻》调查结果显示,安倍内阁支持率从去年10月的70.0%跌至目前的48.4%,连续三个月下跌,第一次跌破50%。不支持率则上升为38.9%。《朝日新闻》调查结果也显示,安倍内阁支持率已跌至39%,接近不支持率的37%。参议院通常选举近在眼前,面对这一局面,自民党人难免惴惴不安。甚至有干部指出:“上台四个月即跌破40%,已进入政权危险期。”
想想安倍2006年9月26日上台时曾是何等风光,自民党各派争相支持,民众寄予很高期待,支持率曾达70%以上。短短四个月,究竟发生了什么?
收拾外交残局,赢得支持
与邻国中韩交恶,是小泉留给安倍的一大“负面”遗产。去年安倍上台之初、政权交替之际,从各界精英到普通民众,都普遍期盼新首相能够改善与中韩的关系。安倍顺应潮流,响应主流民意呼声,上任伊始即实现对中韩的访问,打破了日中、日韩政治关系僵局。此举得到日本各界主流和大多数国民的积极评价。安倍访华归来参加国会答辩时,连最大在野党民主党的议员也由衷地说:“对您的这次成功访问,我表示非常赞成。”这表明,与中国重修旧好的愿望已成为日本各党、各派主流的共识。
成功访问中韩,使安倍稳住了政权阵脚。与小泉“国内做秀优先”的做法不同,安倍走的是一条“以外交为内政铺路”的路线。外交初试锋芒,得到较高分数,这是其保持很高支持率的秘诀,也是去年10月下旬自民党在神奈川16区和大阪九区众议员补缺选举中取得“双丰收”的原因。可以说,安倍上任初期的高支持率是以外交赢得民心的结果。
政治手法挨批,先失一分
然而,外交成功造就的光环并没有持久。内政上捉襟见肘,成了“支持率杀手”。
造成安倍支持率持续下跌的原因有很多。如接连曝光的多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日本政府税制调查会会长本间正明因为绯闻引咎辞职事件、主管公务员制度与经济制度改革的行政改革担当大臣佐田玄一郎因为财务丑闻引咎辞职事件,等等。但这一系列现象只是表象,更深的原因,则是安倍施政原则违背民意以及他的领导能力受到质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安倍在外交上顺乎潮流、呼应主流民意,内政上却与民意背道而驰。
安倍作为自民党总裁兼首相,急功近利地同意11名“造反派议员”恢复党籍,这一举动违背了民意。所谓“造反派议员”,就是2005年反对小泉邮政民营化改革的原自民党议员。2005年8月8日,邮政民营化改革法案在参议院审议时未获通过。小泉当即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随后,自民党不仅开除“造反派议员”党籍,还在这些议员所在的选区推举新候选人(被称为“刺客”)与“造反派议员”展开激烈竞争。结果,在此次大选中,自民党大获全胜。大量“刺客”成功当选自民党议员,一批“造反派议员”落马。
安倍上台后,“造反派议员”要求重返自民党的呼声很高。2006年11月27日,12名“造反派议员”向自民党中央递交了复党申请书,其中11人还改变初衷、递交了支持邮政民营化改革的保证书。在当天举行的自民党干部会议上,安倍决定同意这11人重返自民党,只把平沼赳夫(日本前经济产业大臣)排除在外。有评论指出,这是安倍出于党内权力斗争的需要而做出的安排。
安倍接受“造反派议员”复党有双重考虑。首先是出于即将面临的2007年7月参议院选举的考虑。此番参议院选举是安倍上台后面临的最大考验,民主党声称要在此次选举中打败自民党,取得参议院多数席位,为夺取政权奠定基础。安倍为了领导自民党赢得这场选举,采取了以妥协方式换取前党内“抵抗势力”支持的手法。其次,不少“造反派议员”是安倍的铁杆盟友,有的甚至是其从政道路上的恩人。从个人感情出发,安倍也倾向于接受他们重返自民党。
国民反感和舆论反应如此之强烈,是安倍始料不及的。各大媒体纷纷批评其做法,指出此举是“人情”大于“改革”、过于功利主义。有的媒体指出,小泉领导的自民党在2005年高举改革旗号,不惜开除党内抵抗、阻挠改革的反对派,而国民支持的就是自民党这种勇于改革的精神。如今,自民党为下一场选举以及“人情”上的考虑,同意2005年大选中被开除党籍者复党,这让民众实在难以接受。安倍做出如此决策,不应仅仅归结为考虑不周等技术性失误,其本质涉及其是否尊重民意、履行承诺、遵守约定等诚信问题。事实上,安倍的做法不仅直接损害了安倍的改革形象,更造成了自民党轻视民意、视民意为儿戏的严重后果。
施政方针走偏,再丢一城
随着安倍的关注点从外交回到内政,人们看到其执政重点在于推动“普通国家化”、“政治大国化”的进程。特别是安倍把修改现行“和平宪法”作为走向“普通国家化”、“政治大国化”的必经之路。小泉执政时,自民党于2005年出台了“新宪法草案”。安倍执政的首要目标,则是用五年时间实现修宪。安倍在2007年1月1日发表新年讲话时,声称宪法已经实行60年了,现在是该修改的时候了。在1月4日的记者会上,他又表示要将修宪作为2007年参议院选举的一个争论焦点。
然而,安倍的执政目标与国民的期待相去甚远。《读卖新闻》在最新的一次民意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希望安倍内阁应该优先解决的课题是什么?”选择“养老金以及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居第一位(63.0%),选择“经济景气以及就业对策”的居第二位(53.7%),选择“税制改革和消费税问题”的居第三位(32.0%),排在最后的才是“修改宪法”(7.0%)和“靖国神社问题”(6.1%)。修宪在日本国民心目中所占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安倍置百姓关心的国计民生于不顾而要搞修宪,导致了百姓与他渐行渐远。面对内阁支持率持续走低的状况,安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将大力推行各项新政,以实际成绩来挽回国民的评价。
强势小泉与弱势安倍
与前首相小泉相比,安倍在处理日中、日韩关系上得了高分,这使其在国民中赢得了较高的支持率。然而,这一良好声誉,被“造反派议员”复党事件破坏殆尽,近来媒体报道和评论家们的分析几乎都不利于安倍的形象,“看不见脸的首相(即听不到真心话)”、“温室培养出来的首相”等尖刻揶揄的话成天见诸报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实施了诸多改革,包括选举制度改革、国会制度改革、行政改革等。伴随着各项改革的进展,首相的权力不断增大,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有利于出现强势领导人的制度设计。对于这种制度设计,长于讲演、唯我独尊、扬言“摧毁自民党”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适应得如鱼得水,并且将其“为改革舍我其谁”的强者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反观安倍,却给人以讲演平淡、谦虚有余、自信不足、缺乏幽默感与个性的印象,显然缺乏驾驭这种制度的能力,难以充分运用“剧场政治”效应。与小泉的强势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安倍展示给国民的是“守旧”、“虚弱”的政治家形象。日本政治评论家、前众议员长野钓也指出:“前首相小泉不管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都给人一种政治强人、能够发挥超强统帅能力的感觉,但安倍没有传达出这种特质。已经习惯了小泉剧场政治的日本国民,可能对谨小慎微、含糊其辞的安倍产生了失望情绪。”美国著名的“日本通”卡蒂斯教授则结合安倍身体健康欠佳的状况而得出了“安倍是头脑、心灵和身体都很虚弱的政治家”的结论。
看来,安倍若想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不仅要推行一条“可持续”的外交路线,还必须修正其内政方针,多做一些百姓更能受益的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