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刷新哈佛校史的中国女孩
时间:2012-12-15 05:47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孩子,你只追前一名 聪明的孩子大体相同,小朱成也一样.她自小聪慧伶俐,很有自己的主张。 5岁多的时候,小朱成上学了,那时她还不叫朱成这个名字。 一天,梳着两条羊角辫的朱成跑到父亲朱晓强面前,迷惑不解地问:“爸爸,我为什么姓朱啊?”“这是中国人的习
孩子,你只追前一名 聪明的孩子大体相同,小朱成也一样.她自小聪慧伶俐,很有自己的主张。 5岁多的时候,小朱成上学了,那时她还不叫朱成这个名字。 一天,梳着两条羊角辫的朱成跑到父亲朱晓强面前,迷惑不解地问:“爸爸,我为什么姓朱啊?”“这是中国人的习惯啊,小孩子都跟父亲姓。”“那我也是妈妈的孩子啊,我为什么没有跟妈妈姓,也没有妈妈的名呢?”小朱成把爸爸给问住了。“不公平,我要换个名字!”爸爸笑了:“你要换个什么名字?”小朱成小脸一扬,骄傲地说:“爸爸姓朱,妈妈姓成,我就叫朱成。说明我是爸爸妈妈共同的孩子!” 从此,“朱成”这个名字就诞生了。 自己改名字,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似乎对父母有“大不敬”的意思,但开明的朱成父母成全了孩子的****思想,给她幼小的心灵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 小时候的朱成,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她都是跑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小朱成感到沮丧。于是,妈妈成佩华安慰女儿:“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朱成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就范例追赶她前面的同学,从倒数第一,到倒数第二,第三……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小朱成已经跑到队伍的中间位置。 后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朱成的学习中。 第一次考试,朱成的成绩在班级里属于中游,小朱成自己也非常着急,妈妈却说:“没关系,你只追前一名。下次考试时,你赶过一个同学,再一次考试,再超过一个……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妈妈的安慰,给了朱成很大的信心。正因为有了这种平常心,朱成的学习不急不躁,一步一步走得特别稳当。由于父母经常调动工作,朱成也经常转学。每进一所新学校,开始时,她的学习成绩往往并不友谊,但过不了多久,总能迎头赶上。 “只追前一名”,这一句看似平常的话,却成为朱成一直保持的做事理念。 妈妈,我学会了快速举手 父母的成功教育与朱成不懈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硕果。1997年,朱成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她萌发了出国留学的念头。 想到了就去做,这是朱成的做事风格。2001年4月,朱成顺利地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 “哈佛,我来了!”一踏进哈佛校园,朱成发出了心中的呐喊,可当她坐在课堂上时,却发现自己与美国学生存在着差异,课堂上,同学们举手发言时,老师从来不点自己,被老师点名发言的,全是美国学生。原来,美国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远比中国学生强烈许多。老师刚刚提完问题,美国学生在高高举手的同时,就已经抢着说出了答案。而此时的朱成,却还在犹豫着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举手会不会被大家嘲笑? 其实,美国学生的回答,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但他们并不考虑对错,只要有见解,就直接与老师交流。 想想自己远渡重洋的目的,想想临行父母和老师再三的叮嘱与鼓励,朱成鼓起了勇气,试着快速举手。就像当年跑步一样,她一名一名地追赶着前面的人,最后终于得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那天,她在越洋电话里兴奋地告诉妈妈:“妈妈,我学会了快速举手,我第一个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慢慢地,朱成逐渐成了班里举手发言最多的同学,赢得了老师的青睐,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 一个小小的举手行为,让朱成打开了适应留学生活的大门,也让她把握住了“哈佛节奏”。通过一年紧张刻苦的学习,2002年6月,朱成以所有科目全A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哈佛硕士学位,成为该届 700余名教育硕士毕业生中岁年轻的一名学生。 总理,我第一个向您提问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